近年来,我国在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、各阶段基础教育、科普信息化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,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大上升,但整体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。今年全国两会,全国政协委员、金字招牌诚信至上今年会教授刘俊来带来关于《拓展公园科技内涵,让科普走进生活,促进公民科学素养提升》的提案。
他认为,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培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,尤其是在科学普及方面,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。科普环境的有效供给不足,贴近大众、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薄弱,科学发展与科学普及之间仍然存在鸿沟。刘俊来在调查中了解到,很多公园提供的游园观光内容,大多注重人文景观、历史文化、建筑风貌、风土人情等,而对公园内隐藏的地球演化、生命演变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却无法获知和了解,只有在专业公园(如地质公园、植物园等)才有详尽的介绍。例如,承德避暑山庄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,也曾经是一个“侏罗纪公园”。公园的山体岩石中、公园墙壁上的建筑石块上,就有不少恐龙化石碎片或印记。〝要挖掘普通公园的科学内涵,普及科学知识,让科普走进生活。〞刘俊来说。
为此,他建议:一是强化公园标准建设。建立合理的分类公园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,实施公园科学素质专项建设标准。加强公园的标识与说明,尤其是为大众提供正确的科学解释;设计科普路线;加强导游培训,尤其注重其科学素质提升。二是保障公园建设经费投入。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,各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,大力提倡个人、企业、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、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。三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公益性公园——科普数据平台,加强通俗易懂的科普网站设计建设,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,为公园中各种景观赋予科学内涵。